一、化學沉淀法
化學沉淀法是使廢水中呈溶解狀態的重金屬轉變為不溶于水水的重金屬化合物,使其從廢水沉淀分離的方法,包括氫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沉淀法、鋇鹽沉淀法等。化學沉淀法具有投資較少、處理成本較低、操作較簡單等優點,適用于各類重金屬廢水的處理。但采用化學沉淀處理時需要不斷地消耗化學藥劑,并產生較多的化學污泥,處理出水難以回用。2008年執行《電鍍污染物排放標準》(GB21900-2008)后,對重金屬離子的排放要求越來越嚴格,往往采用單一的常規化學沉淀法已不能滿足達標排放要求。但是,化學沉淀法仍然是重金屬廢水處理的基本方之一。
(1)氫氧化物沉淀法 氫氧化物沉淀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處理方法,它是在含有重金屬的廢水中加入堿進行中和,使金屬離子生成不溶于水的氫氧化物并以沉淀形式分離。金屬離子于OH-能否生成難溶的氫氧化物沉淀物,取決于廢水中金屬離子濃度和OH-濃度,對金屬離子濃度一定的廢水來說,廢水的pH是形成金屬氫氧化物沉淀物最主要的條件。在實際水處理中,共存離子體系復雜,影響氫氧化物沉淀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沉淀反應的pH。某些金屬氫氧化物沉淀析出的最佳pH范圍如表8-1所示.⑤當廢水中存在CN-、NH3、EDTA等配位體時,能與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形成可溶性絡合物,很難生成沉淀。
(2)硫化物沉淀法 硫化物沉淀法是在重金屬廢水中加入硫化物,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生成硫化物沉淀而除去的方法。與中和沉淀法相比較,硫化物沉淀法的優點是:重金屬硫化物比其氫氧化物溶解度更低,反應pH為7~9,處理后的廢水一般不用中和,處理效果更好。但硫化物沉淀法的缺點是:硫化物沉淀顆粒小,易形成膠體,硫化物殘留在沉淀水中,遇酸生成氣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4)目前應用較多的重金屬捕捉劑主要有兩類:黃原酸酯類和二硫代胺基甲酸鹽類衍生物(DTC類),其中DTC類衍生物應用最為廣泛。它的機理是:DTC類重金屬捕捉劑為長鏈高分子物質,相對分子質量為1萬~15萬,含有大量的極性基(極性基中的硫原子半徑較大,帶負電,且易極化變形產生負電場),在常溫下能與廢水中的Hg2+、Cd2+、Cu2+、Pb2+、Mn2+、Ni2+、Zn2+、Cr3+等多種重金屬離子迅速反應。在生成不溶于水的鰲合鹽后再加人少量有機或無機絮凝劑以形成絮狀沉淀,從而達到集去除重金屬離子的目的。
重金屬離子捕捉劑具有如下特點
①處理力法簡單,只要添加藥劑即可除去重金屬離子,不增加設備費用螯合沉淀法的缺點是:加藥成本較高,適合小水量重金屬廢水處理。為了減少加藥成本,在實際工程應用中可以先將pH調到一定的范圍,使一部分重金屬離子以氫氧化物的形式沉淀,其余不能形成氫氧化物沉淀的重金屬,再采用重金屬捕捉劑進行處理,這樣可減少重金屬捕捉劑的使用量,降低處理成本。
二、還原法
還原法是向廢水中投加還原劑,將高價劇毒重金屬離子還原成微毒的低價重金屬離子,再使其堿化沉淀去除的方法工程上使用的還原劑包括硫酸亞鐵、亞硫酸氫鈉、焦亞硫酸鈉、亞硫酸鈉、二氧化硫、鐵屑等。其中亞硫酸鈉法處理量大,綜合利用方便,應用廣泛還原法原理簡單,操作易于掌握,對某些類型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是行之有效的,但出水水質差,不能回用,當采用還原法處理混合廢水時,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還原法一般作為預處理方法使用三、鐵氧體法
鐵氧體法是根據生產鐵氧體的原理發展起來的處理方法。鐵氧體法處理,是向重金屬廢水中投加鐵鹽,通過控制pH、氧化、加熱等條件,使廢水中的重金屬離子與鐵鹽生成穩定的鐵氧體共沉淀物而除去。該法處理重金屬廢水能一次脫除多種金屬離子,形成的沉淀顆粒大,不返溶,不產生二次污染,尤其適用于混合重金屬電鍍廢水的一次性處理。具有設備簡單、投資少、操作方便等特點,形成的污泥有較高的化學穩定性,容易進行分離和脫水處理。此法在國內電鍍行業中應用較廣,但在形成鐵氧體過程中需要加熱(約70℃),能耗較高,處理后鹽度高,不能處理含Hg和絡合物的廢水。四、吸附法
蒸發濃縮法處理電鍍重金屬廢水,工藝成熟簡單,不需要化學試劑,無二次污染,可回用水或有價值的重金屬,有良好的環境效益,但因存在能耗大、操作費用高、雜質干擾等問題,是應用受到限制。目前,一般將其作為其他方法的輔助處理方法。